博彩平台推荐-博彩导航 金晓锋特聘研究员,于2023年6月21日在中科院大类一区Top期刊Cell Death & Disease在线发表了题为“FBXO7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分裂亢进诱发子宫内膜癌”的最新研究成果。
线粒体的分裂与融合是高度动态的过程,需要在多种蛋白质的精确调控下维持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对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形态、分布和功能十分重要。而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失衡通常导致严重的人类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现研究普遍认为,线粒体的分裂增强或融合减弱都将促进肿瘤的生长,而抑制线粒体的异常分裂将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促使其调亡,同时线粒体分裂活跃的肿瘤细胞也表现出更强的侵袭能力。但目前对子宫内膜癌中线粒体分裂亢进的发生原因知之甚少,研究与之密切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功能和参与的信号通路将对揭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和帮助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FBXO7蛋白是E3泛素连接酶Cullin 1家族的一个底物结合亚基,其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高达6%的突变,且其mRNA和蛋白均在子宫内膜癌中显著丢失。但目前尚未有研究报道FBXO7蛋白和FBXO7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联,金晓锋特聘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和蛋白质质谱分析,鉴定INF2蛋白作为FBXO7蛋白的全新相互作用底物。INF2蛋白通过招募线粒体分裂所必需的DRP1蛋白定位于线粒体,从而触发线粒体的分裂,是最为重要的线粒体分裂形式之一。研究小组证明了FBXO7蛋白通过泛素化修饰降解INF2蛋白,从而抑制INF2蛋白依赖的线粒体分裂;而子宫内膜癌来源的FBXO7突变体在泛素化降解INF2蛋白的能力上存在缺陷,导致了INF2蛋白的蓄积,进一步招募并激活DRP1蛋白,触发线粒体的过度分裂,从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迁移;此外,研究小组应用DRP1抑制剂Mdivi-1干预逆转了FBXO7-INF2-DRP1轴紊乱导致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线粒体过度分裂和增殖迁移能力的提升,并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凋亡。
这项研究首次鉴定了FBXO7作为全新的子宫内膜癌抑癌因子,通过负调控INF2-DRP1轴相关的线粒体分裂抑制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图一),全文链接://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9-023-05891-0。
博彩平台推荐-博彩导航 是该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 20级肿瘤学硕士应届毕业生张辉为论文第一作者,金晓锋特聘研究员为该论文唯一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宁波大学省属高校战略引导项目(SJLZ2022004)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