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为加强宁波市医药产业发展,提升宁波大学服务产业与成果转化能力,宁波大学—海尔施医药工程研究院发布2024年度合作研究项目指南和申报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一、项目申报类型:
(一)基因靶向载体研发:
基因靶向载体研发项目旨在开发高效、特异性的基因传递系统,以实现对特定疾病的精准治疗。将治疗基因通过载体导入靶细胞,实现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
项目目标:研发一种高效、低毒性的基因靶向载体,实现对特定基因的精准调控。验证基因靶向载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的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推动基因治疗技术的实际应用。
(二)抗肿瘤新靶点与新疗法研发:
旨在探索和开发抗肿瘤的新靶点和新疗法。通过深入研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转移的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以期为肿瘤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项目目标:发现新的抗肿瘤靶点,并验证其有效性;研发基于新靶点的新型抗肿瘤疗法;评估新疗法在动物模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新疗法的临床试验和后续开发奠定基础。
(三)衰老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研发:
旨在研究植物中有效成分在治疗衰老相关疾病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为开发新型抗衰老药物提供科学依据。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衰老相关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发病率不断攀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中含有的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衰老等作用,对多种衰老相关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然而,这些成分的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项目目标:筛选具有治疗衰老相关疾病作用的植物有效成分。研究这些成分的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抗衰老相关疾病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四)PROTAC分子的结构优化:
PROTAC(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分子是一类具有潜在治疗肿瘤疾病的双功能小分子化合物。尽管全球已有多个PROTAC分子开展临床研究,但由于成药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目前尚无产品获批上市。因此,项目的重点在于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PROTAC分子的结构优化,以克服其成药性问题。
项目目标:针对肿瘤疾病,精选合适的靶点蛋白,重点关注那些在肿瘤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蛋白。运用先进的高通量筛选技术,对构建的PROTAC药物分子库进行活性筛选,识别具有显著活性的候选药物分子。
(五)抗体药物研发:
抗体药物研发是当前医药领域的重要任务。本项目旨在利用先进的抗体工程技术,提高抗体的治疗效果和生物稳定性。
项目目标:探索最新的抗体改造技术,包括人源化、工程化抗体等,以提高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通过优化抗体的结构,提高其在特定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实现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优化抗体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确保其在体内能够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六)新的免疫抑制剂检查点的研发:
旨在开发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检查点,以拓展免疫治疗的领域。通过发现并优化新的检查点分子,致力于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
项目目标:运用生物信息学和高通量筛选技术,发现潜在的新型免疫抑制剂检查点分子。对候选分子进行详细的功能验证,确认其在调控免疫应答中的关键作用。
(七)溶瘤病毒项目的研发:
溶瘤病毒项目着眼于利用病毒的溶瘤特性,针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旨在开发高度肿瘤特异性的治疗手段。
项目目标:通过对各种病毒的筛选和遗传改造,寻找具有优异溶瘤特性的病毒。深入研究所选用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了解其在溶瘤治疗中的机制。
(八)生物信息学医药靶点研发:
致力于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医药靶点的研发,以加速新药物的发现和开发。
项目目标:运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数据,发现潜在的药物靶点。利用分子模拟技术,设计并优化与潜在靶点相互作用的化合物。运用计算药理学方法,预测潜在药物候选物的生物学活性和毒理学特性。
(九)抗炎药物新靶点和新疗法研发:
针对炎症相关的肺部慢性病,包括但不限于如哮喘,慢阻肺(COPD)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等,或者其他慢性炎症疾病,探索发病和治疗的新机制。
项目目标:开发治疗新靶点或者已知靶点的新型化合物和生物药物,完成药效学评价和机制探索以及成药性评价。
(十)、肺癌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比较大。由于肺癌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给治疗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寻找肺癌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目标:探索各种类型肺癌的发病机制,寻找肺癌特别是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实现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型。
(十一)癌痛治疗的新靶点和新策略的研究:
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神经、免疫、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目前,癌痛的治疗仍面临许多挑战,如镇痛药物的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癌痛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目标:探索癌痛发生过程中神经纤维异常支配(交感神经在感觉神经节的异常支配、感觉神经纤维在靶器官的异常支配)的关键驱动机制及干预策略;探索癌症与癌性痛发生的共同信号通路,筛选具有镇痛、抑癌双重效应的新靶点和活性分子。
(十二)新靶点检查试剂盒的开发与应用:
旨在开发针对各类疾病的全新靶点检查试剂盒,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分级和预后判断。新试剂盒将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以及相较于传统检测方式显著的优势。
项目目标:筛选和确定各类疾病的新型靶点;研发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检查试剂盒;验证试剂盒在临床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新试剂盒与传统检测方式的优劣,为新试剂盒的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奠定基础。
(十三)小分子化学药物研发:
致力于研发具有优异治疗效果的小分子化学药物,旨在治疗各类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这些新型药物将基于深入的生物学机制研究,结合先进的药物设计和筛选技术,以期在治疗效果上超越现有药物。
项目目标:发现和验证具有优异治疗效果的小分子药物候选者;深入研究疾病的生物学机制,为药物设计和筛选提供理论支持;评估新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在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验证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动新药物的开发和上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十四)新型新化学实体分子库构建与抗肿瘤活性筛选技术平台
肿瘤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威胁,对人类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尽管现有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如抗药性的出现、治疗副作用等。因此,发现和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是当前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构建新型新化学实体分子库和抗肿瘤活性筛选技术平台,将为抗肿瘤药物的发现提供有力支持。
项目的目标:构建新型新化学实体分子库,并发展相应的抗肿瘤活性筛选技术平台。该分子库将包含大量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高效筛选技术,快速识别出具有优异抗肿瘤效果的药物候选者。
(十五)“耆鹿逐痹胶囊”对骨质疏的评价
骨质疏松症是世界五大疾病之一,其引发的骨折已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肾气不足可导致骨质疏松。因此,基于补肾健骨的中药方剂——耆鹿逐痹胶囊,进行抗骨质疏松药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的目标:构建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并进行合理分组与给药周期设计;检测骨密度、血脂水平、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等;综合评价耆鹿逐痹胶囊的抗骨质疏松药效和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选择。
(详情联系海尔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李涛博士)。
二、项目申报要求
(一)、申报时间
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4年2月27日
(二)、申报人员
申报团队成员为宁波大学(含直属附属医院)在编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申请者作为主持人限1项。鼓励与海尔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联合申报。项目经费不得用于资助海尔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人员在申报项目中所承担的研发任务。
(三)、研究期限
一般为2-3年。
(四)其它
项目的实施和产生的研究成果及其保密义务由海尔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申报团队另行签订横向项目技术合同进行约定。
三、项目研究经费拨付与使用
原则上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为15-40万。项目经费的拨付与使用,由海尔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项目负责人签订横向技术合同进行约定。
四、项目申报流程
项目书以电子版本发送给李涛博士,[email protected],邮件主题:申报单位+主持人姓名+项目名称)。申报书见附件。
海尔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联系人:李涛 联系电话:15751011899
宁波大学联系人:
博彩导航 科学研究与对外交流部:林盛杰 联系短号:695151
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博彩导航
宁波大学—海尔施医药工程研究院
2024年0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