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导航

博彩导航
宁波大学 主任信箱 ENGLISH
实验中心
宁波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2020-04-07  
 

各学科系、中心、办公室:

为加强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经2019年11月6日第23次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将《宁波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相关的5个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应急预案由实验室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执行。原《关于印发<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等的通知》(医政字〔2014〕5号)和《关于印发<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的通知》(医政字〔2015〕12号)同时废止。

附件1:实验室安全预防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附件2: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附件3:实验室火灾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附件4:实验室仪器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附件5:实验室突发停电、停水事故应急预案

附件6: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医学院

2019年11月27日



附件1:

关于成立实验室安全预防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名单的通知


学院成立实验室安全预防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相关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指挥。

组长:龚朝辉

组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金生、沈昊伟、张莉娜、张晓宏、张雁儒、竺亚斌、郭俊明、徐淑君、梅迪森

联络员:蒋雯雯



附件2:

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实验室发生污染事故时,现场教师或实验人员应立即通知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同时根据污染事故类型做好现场紧急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赶到现场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解除警报或采取进一步措施。

一、病原微生物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1.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1)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皮肤上,立即用75%的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

(2)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然后用清水冲洗。

(3)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衣服、鞋帽上或实验室桌面、地面,立即选用75%的酒精、碘伏、0.2-0.5%的过氧乙酸、500-10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等进行消毒。

(4)如果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由外围向中心倾倒消毒剂,一定时间(约30分)后,清除污染物品,再用消毒剂擦拭。所有操作戴手套。

2.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污染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在2小时内向学校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报告,并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

(1)封闭被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

(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并留取本底血清或者相关标本

(5)对造成污染的工作环境及污染物进行消毒;

(6)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3.如果工作人员通过意外吸入、意外损伤或接触暴露,应立即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如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刺伤、金属锐器损伤时应立即实行急救。首先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挤伤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的碘伏)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厌氧微生物感染不包扎伤口)。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如果发生HIV职业暴露时,应当在1小时内报告所在单位,在2小时内向辖区内的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置机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报告。一定要在72小时内及时采取阻断措施

二、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1.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1)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在工作人员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再根据毒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

(2)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或泄漏在工作台面或地面,先用抹布或拖布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或使用中和试剂进行中和后用清水冲洗。

(3)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应立即启动排气装置,同时打开门窗。如果发生吸入毒气,造成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良好处进行抢救。

(4)经口中毒者,要立即刺激催吐,反复洗胃,洗胃时要注意吸附、微酸和微碱中和、水溶性和脂溶性以及保护胃黏膜的原则。



附件3:

实验室火灾消防应急预案


一、处置措施

1.断电并报警:第一发现火情人员或得知火情的值班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119火警电话。报警要求(说明失火的单位名称和具体地址、起火点的位置、起火物品名称、火情大小、火灾现场有没有危险品、报警人姓名和电话号码);并通知校保卫处或总值班。应急报警员:张渝新

2.疏散:所有工作人员应“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紧急疏散现场人员。不得在楼道内拥挤、围观。疏散引导员:蒋雯雯

3.扑救:所有应急人员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到达现场。集中现有灭火器和人员积极扑救,尽量消灭或控制火势扩大。在应急抢救过程中,本着“救人先于救物”的原则下进行。参与抢救的人员要勇敢、机智、沉着,做到紧张有序,一切行动听从指挥,有问题要及时上报指挥组。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消防车到来之后,要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

4.清点:处置结束后或在公安消防队到场后,及时清点人员和已疏散的重要物资,查清有无人员被困于火场中以及有哪些重要物资需要疏散,并将情况及时告知组长。

二、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判断原因,立即切断电源并报警。

3.火灾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先疏散再救火。

4.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生命和财产之间,首先保全生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附件4:

实验室仪器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1.实验室人员接到异常情况报警后,立即现场确认异常情况的性质,对仪器设备故障属于观察有误、误操作、偶发现象或确属不能立即排除的故障等不同情况做出判别。

2.故障仪器粘贴故障标志,以防被错误使用。

3.故障仪器设备关闭电源开关,取下电源插头,并报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维修。

4.有满足要求的替用设备的,启用替用设备(准用仪器)。借用其他部门仪器设备时,及时联系借用并核实该设备的使用状态。替用、借用或备用设备的使用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同时,必须同时满足实验室管理措施(特别是防污染)的要求。

5.维修的仪器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才能重新启用;调试实验通过后,去掉故障标志。

6.实验室相关人员须检查并随时跟踪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7.对未能及时排除故障的设备,实验室相关人员必须及时上报相关实验室负责人,按实验室负责人的批示积极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8.程序:

仪器设备故障→确认仪器异常性质→做出故障标志→及时送检或断电→启用备用设备→联系仪器供应商维修→验收合格→启用设备。



附件5:

实验室突发停电、停水事故应急预案


1.停电、停水后,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及时通知各实验室人员检查开关和水龙头是否关闭。

2.所有仪器插头全部从插座中拔出;

3.必要时关闭实验室内电闸,或者关闭楼层总电闸;

4.必要时可关闭实验室总供水阀;

5.实验室发生水灾时,应第一时间关闭水阀,并组织人员进行积水清除,防止祸及其它实验室,造成更大损失。

6.程序

(1)停电→确认原因→立即联系学校水电中心维修→(如不能及时通电)标本暂存。

(2)停水→确认原因→立即联系学校水电中心维修→(如不能及时通供水)标本暂存。



附件6: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实验室部分实验场所存有各种化学试剂,包括易燃的、有毒的、有腐蚀性的或易爆炸的化学试剂。实验过程中容易发生如失火、爆炸、烧伤和中毒等事故。为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现将这些化学试剂发生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几种伤害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一、防火

(一)发生原因:

1.点燃的酒精灯碰翻或酒精喷灯使用不当。

2.可燃物质如汽油、酒精、乙醚等因接触火焰或处在较高温度下着火燃烧。

3.能自燃的物质如白磷等由于接触空气或长时间氧化作用而燃烧。

4.化学反应引起的燃烧或爆炸。

(二)预防措施:

1.易燃物和强氧化剂分开放置。

2.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使用易挥发的可燃物质,实验装置要严密不漏气,严禁在燃烧的火焰附近转移或添加易燃溶剂。

4.易挥发的可燃性废液只能倾入水槽,并立刻用水冲去。可燃废物如浸过可燃性液体的滤纸、棉花等,不得倒入废物箱内,及时在露天烧去。不得把燃着的或带有火星的火柴梗投入废物箱内。

5.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6.实验室内经常备有灭火毯、灭火器等防火器材。

7.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仔细检查酒精灯是否熄灭,电源是否关闭。

(三)处理方法:

1.迅速移走一切可燃物,切断电源,关闭通风器,防止火势蔓延。

2.如果是酒精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用湿抹布、沙子盖灭、或灭火器扑灭。如果衣服着火,立即用湿布蒙盖,使之与空气隔绝而熄灭。衣服的燃烧面积较大,可躺在地上打滚,使火焰不致向上烧着头部,同时也可使火熄灭。

二、防爆炸

(一)发生原因:

1.仪器装置错误,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密闭系统,或操作大意,冷水流入灼热的容器。

2.气体通路发生堵塞故障。

3.在密闭容器里加热易挥发的有机试剂,如乙醚。

4.减压试验时使用薄壁玻璃容器,或造成压力突变。

(二)预防措施:

1.蒸馏时,仪器系统不可完全密闭。使用气体时,应严防气体发生器或导气管堵塞。

2.在减压蒸馏时,不可用平底或薄壁烧瓶,所用橡皮塞也不宜太小,否则易被抽入瓶内或冷凝器内,造成压力的突然变化而引起爆炸。操作完毕后,应待瓶内液体冷到室温,小心放入空气后,再拆除仪器。

3.对在反应过程中估计会有爆炸危险的,则使用防护屏和护目镜。

三、防中毒

(一)发生原因:

1.接触了有毒物质或吸入有毒气体。

2.对有些试剂的性质不够了解,处理不当。

3.制备有毒气体的装置不合理或操作不熟练。

(二)预防措施:

1.购买有毒化学品必须先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具备合适的存放地点,并有专人保管。

2.一切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必要时戴上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

3.有毒药品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和规定的限量使用。

4.使用气体吸收剂来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空气。

5.有毒的废物、废液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6.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或利用实验器具贮存食品,餐具不能带进实验室。

7.手上如沾到药品,应用肥皂和冷水洗除,不宜用热水洗,也不可用有机溶剂洗手。

8.皮肤上有破伤,不能接触有毒物质。

9.实验室经常注意通风,即使在冬季,也适时通风。

万一发生中毒,一般的急救方法如下:

1.误吞毒物,常用的急救方法是给中毒者先服催吐剂,如肥皂水、芥末和水或给以面粉和水、鸡蛋白、牛奶和食用油等缓和刺激,然后用手指伸入喉部引起呕吐。对磷中毒的人不能喝牛奶,可用5~10毫升1%的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水内服,以促使呕吐,然后送医院治疗。

2.有毒物质落在皮肤上,要立即用棉花或纱布擦掉,除白磷烧伤外,其余的均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如果皮肤已有破伤或毒物落入眼睛内,经水冲洗后,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四、防烧伤

烧伤是由灼热的液体、固体、气体、化学物质或电热等引起的损伤。为了预防烧伤,实验时严防过热的物体与身体任何部分接触。

烧伤的伤势一般是按烧伤深度不同分为三度,烧伤的急救办法应根据各度伤势分别处理。

一度烧伤:只损伤表皮,皮肤呈红斑,微痛,微肿,无水泡,感觉过敏。如被化学药品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除去残留在创面上的化学物质,并用冷水浸沐伤处,以减轻疼痛,最后用1∶1000“新洁而灭”消毒,保护创面不受感染。

二度烧伤:损伤表皮及真皮层,皮肤起水泡,疼痛,水肿明显。创面如污染严重,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再以1∶1000“新洁而灭”消毒,不要挑破水泡,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请医生治疗。

三度烧伤:损伤皮肤全层、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创面呈灰白色或焦黄色,无水泡,不痛,感觉消失。在送医院前,主要防止感染和休克,可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给伤者保暖,必要时注射吗啡以止痛。

五、一般伤害的救护措施是:

1.被强酸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2.被浓碱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醋酸溶液或硼酸溶液冲洗。

实验室里备有救护药箱,在实验室的固定处放置。箱内贮放下列用品:

1.消毒纱布、消毒绷带、消毒药棉、胶布、剪刀、量杯、洗眼杯等。

2.碘酒(5~10%的碘片加入少量碘化钾的酒精溶液)、红汞水(2%)或龙胆紫药水(供外伤用)。注意:红汞与碘酒不能合用。

3.治烫伤的软膏、消炎粉、甘油、医用酒精、凡士林等。

4.硼酸(2%的水溶液)。

5.醋酸(2%的水溶液)。

6.高锰酸钾晶体,用时溶于水制成溶液。

实验中心
通知公告 实验室安全 仪器平台 技术资料 制度流程 相关下载
博彩导航 - 实验中心 - 实验室安全 -
实验室安全
宁波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编辑:发布时间:2020-04-07

各学科系、中心、办公室:

为加强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经2019年11月6日第23次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将《宁波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相关的5个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应急预案由实验室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执行。原《关于印发<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等的通知》(医政字〔2014〕5号)和《关于印发<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的通知》(医政字〔2015〕12号)同时废止。

附件1:实验室安全预防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附件2: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附件3:实验室火灾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附件4:实验室仪器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附件5:实验室突发停电、停水事故应急预案

附件6: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医学院

2019年11月27日



附件1:

关于成立实验室安全预防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名单的通知


学院成立实验室安全预防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相关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指挥。

组长:龚朝辉

组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金生、沈昊伟、张莉娜、张晓宏、张雁儒、竺亚斌、郭俊明、徐淑君、梅迪森

联络员:蒋雯雯



附件2:

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实验室发生污染事故时,现场教师或实验人员应立即通知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同时根据污染事故类型做好现场紧急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赶到现场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解除警报或采取进一步措施。

一、病原微生物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1.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1)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皮肤上,立即用75%的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

(2)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然后用清水冲洗。

(3)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衣服、鞋帽上或实验室桌面、地面,立即选用75%的酒精、碘伏、0.2-0.5%的过氧乙酸、500-10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等进行消毒。

(4)如果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由外围向中心倾倒消毒剂,一定时间(约30分)后,清除污染物品,再用消毒剂擦拭。所有操作戴手套。

2.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污染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在2小时内向学校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报告,并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

(1)封闭被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

(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并留取本底血清或者相关标本

(5)对造成污染的工作环境及污染物进行消毒;

(6)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3.如果工作人员通过意外吸入、意外损伤或接触暴露,应立即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如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刺伤、金属锐器损伤时应立即实行急救。首先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挤伤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的碘伏)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厌氧微生物感染不包扎伤口)。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如果发生HIV职业暴露时,应当在1小时内报告所在单位,在2小时内向辖区内的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置机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报告。一定要在72小时内及时采取阻断措施

二、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1.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1)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在工作人员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再根据毒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

(2)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或泄漏在工作台面或地面,先用抹布或拖布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或使用中和试剂进行中和后用清水冲洗。

(3)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应立即启动排气装置,同时打开门窗。如果发生吸入毒气,造成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良好处进行抢救。

(4)经口中毒者,要立即刺激催吐,反复洗胃,洗胃时要注意吸附、微酸和微碱中和、水溶性和脂溶性以及保护胃黏膜的原则。



附件3:

实验室火灾消防应急预案


一、处置措施

1.断电并报警:第一发现火情人员或得知火情的值班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119火警电话。报警要求(说明失火的单位名称和具体地址、起火点的位置、起火物品名称、火情大小、火灾现场有没有危险品、报警人姓名和电话号码);并通知校保卫处或总值班。应急报警员:张渝新

2.疏散:所有工作人员应“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紧急疏散现场人员。不得在楼道内拥挤、围观。疏散引导员:蒋雯雯

3.扑救:所有应急人员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到达现场。集中现有灭火器和人员积极扑救,尽量消灭或控制火势扩大。在应急抢救过程中,本着“救人先于救物”的原则下进行。参与抢救的人员要勇敢、机智、沉着,做到紧张有序,一切行动听从指挥,有问题要及时上报指挥组。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消防车到来之后,要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

4.清点:处置结束后或在公安消防队到场后,及时清点人员和已疏散的重要物资,查清有无人员被困于火场中以及有哪些重要物资需要疏散,并将情况及时告知组长。

二、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判断原因,立即切断电源并报警。

3.火灾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先疏散再救火。

4.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生命和财产之间,首先保全生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附件4:

实验室仪器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1.实验室人员接到异常情况报警后,立即现场确认异常情况的性质,对仪器设备故障属于观察有误、误操作、偶发现象或确属不能立即排除的故障等不同情况做出判别。

2.故障仪器粘贴故障标志,以防被错误使用。

3.故障仪器设备关闭电源开关,取下电源插头,并报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维修。

4.有满足要求的替用设备的,启用替用设备(准用仪器)。借用其他部门仪器设备时,及时联系借用并核实该设备的使用状态。替用、借用或备用设备的使用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同时,必须同时满足实验室管理措施(特别是防污染)的要求。

5.维修的仪器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才能重新启用;调试实验通过后,去掉故障标志。

6.实验室相关人员须检查并随时跟踪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7.对未能及时排除故障的设备,实验室相关人员必须及时上报相关实验室负责人,按实验室负责人的批示积极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8.程序:

仪器设备故障→确认仪器异常性质→做出故障标志→及时送检或断电→启用备用设备→联系仪器供应商维修→验收合格→启用设备。



附件5:

实验室突发停电、停水事故应急预案


1.停电、停水后,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及时通知各实验室人员检查开关和水龙头是否关闭。

2.所有仪器插头全部从插座中拔出;

3.必要时关闭实验室内电闸,或者关闭楼层总电闸;

4.必要时可关闭实验室总供水阀;

5.实验室发生水灾时,应第一时间关闭水阀,并组织人员进行积水清除,防止祸及其它实验室,造成更大损失。

6.程序

(1)停电→确认原因→立即联系学校水电中心维修→(如不能及时通电)标本暂存。

(2)停水→确认原因→立即联系学校水电中心维修→(如不能及时通供水)标本暂存。



附件6: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实验室部分实验场所存有各种化学试剂,包括易燃的、有毒的、有腐蚀性的或易爆炸的化学试剂。实验过程中容易发生如失火、爆炸、烧伤和中毒等事故。为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现将这些化学试剂发生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几种伤害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一、防火

(一)发生原因:

1.点燃的酒精灯碰翻或酒精喷灯使用不当。

2.可燃物质如汽油、酒精、乙醚等因接触火焰或处在较高温度下着火燃烧。

3.能自燃的物质如白磷等由于接触空气或长时间氧化作用而燃烧。

4.化学反应引起的燃烧或爆炸。

(二)预防措施:

1.易燃物和强氧化剂分开放置。

2.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使用易挥发的可燃物质,实验装置要严密不漏气,严禁在燃烧的火焰附近转移或添加易燃溶剂。

4.易挥发的可燃性废液只能倾入水槽,并立刻用水冲去。可燃废物如浸过可燃性液体的滤纸、棉花等,不得倒入废物箱内,及时在露天烧去。不得把燃着的或带有火星的火柴梗投入废物箱内。

5.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6.实验室内经常备有灭火毯、灭火器等防火器材。

7.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仔细检查酒精灯是否熄灭,电源是否关闭。

(三)处理方法:

1.迅速移走一切可燃物,切断电源,关闭通风器,防止火势蔓延。

2.如果是酒精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用湿抹布、沙子盖灭、或灭火器扑灭。如果衣服着火,立即用湿布蒙盖,使之与空气隔绝而熄灭。衣服的燃烧面积较大,可躺在地上打滚,使火焰不致向上烧着头部,同时也可使火熄灭。

二、防爆炸

(一)发生原因:

1.仪器装置错误,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密闭系统,或操作大意,冷水流入灼热的容器。

2.气体通路发生堵塞故障。

3.在密闭容器里加热易挥发的有机试剂,如乙醚。

4.减压试验时使用薄壁玻璃容器,或造成压力突变。

(二)预防措施:

1.蒸馏时,仪器系统不可完全密闭。使用气体时,应严防气体发生器或导气管堵塞。

2.在减压蒸馏时,不可用平底或薄壁烧瓶,所用橡皮塞也不宜太小,否则易被抽入瓶内或冷凝器内,造成压力的突然变化而引起爆炸。操作完毕后,应待瓶内液体冷到室温,小心放入空气后,再拆除仪器。

3.对在反应过程中估计会有爆炸危险的,则使用防护屏和护目镜。

三、防中毒

(一)发生原因:

1.接触了有毒物质或吸入有毒气体。

2.对有些试剂的性质不够了解,处理不当。

3.制备有毒气体的装置不合理或操作不熟练。

(二)预防措施:

1.购买有毒化学品必须先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具备合适的存放地点,并有专人保管。

2.一切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必要时戴上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

3.有毒药品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和规定的限量使用。

4.使用气体吸收剂来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空气。

5.有毒的废物、废液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6.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或利用实验器具贮存食品,餐具不能带进实验室。

7.手上如沾到药品,应用肥皂和冷水洗除,不宜用热水洗,也不可用有机溶剂洗手。

8.皮肤上有破伤,不能接触有毒物质。

9.实验室经常注意通风,即使在冬季,也适时通风。

万一发生中毒,一般的急救方法如下:

1.误吞毒物,常用的急救方法是给中毒者先服催吐剂,如肥皂水、芥末和水或给以面粉和水、鸡蛋白、牛奶和食用油等缓和刺激,然后用手指伸入喉部引起呕吐。对磷中毒的人不能喝牛奶,可用5~10毫升1%的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水内服,以促使呕吐,然后送医院治疗。

2.有毒物质落在皮肤上,要立即用棉花或纱布擦掉,除白磷烧伤外,其余的均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如果皮肤已有破伤或毒物落入眼睛内,经水冲洗后,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四、防烧伤

烧伤是由灼热的液体、固体、气体、化学物质或电热等引起的损伤。为了预防烧伤,实验时严防过热的物体与身体任何部分接触。

烧伤的伤势一般是按烧伤深度不同分为三度,烧伤的急救办法应根据各度伤势分别处理。

一度烧伤:只损伤表皮,皮肤呈红斑,微痛,微肿,无水泡,感觉过敏。如被化学药品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除去残留在创面上的化学物质,并用冷水浸沐伤处,以减轻疼痛,最后用1∶1000“新洁而灭”消毒,保护创面不受感染。

二度烧伤:损伤表皮及真皮层,皮肤起水泡,疼痛,水肿明显。创面如污染严重,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再以1∶1000“新洁而灭”消毒,不要挑破水泡,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请医生治疗。

三度烧伤:损伤皮肤全层、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创面呈灰白色或焦黄色,无水泡,不痛,感觉消失。在送医院前,主要防止感染和休克,可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给伤者保暖,必要时注射吗啡以止痛。

五、一般伤害的救护措施是:

1.被强酸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2.被浓碱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醋酸溶液或硼酸溶液冲洗。

实验室里备有救护药箱,在实验室的固定处放置。箱内贮放下列用品:

1.消毒纱布、消毒绷带、消毒药棉、胶布、剪刀、量杯、洗眼杯等。

2.碘酒(5~10%的碘片加入少量碘化钾的酒精溶液)、红汞水(2%)或龙胆紫药水(供外伤用)。注意:红汞与碘酒不能合用。

3.治烫伤的软膏、消炎粉、甘油、医用酒精、凡士林等。

4.硼酸(2%的水溶液)。

5.醋酸(2%的水溶液)。

6.高锰酸钾晶体,用时溶于水制成溶液。

快速入口  SHORTC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