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小康路上的奋斗者”
2020年“红色印记”党员社会实践
宁波大学医学院实践分队
寻访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
奋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抗疫逆行者
2020年
每一个华夏儿女难以忘却的一年
当疫情来临之际
我们一起攻克时艰
在这场战疫长跑中
奉献在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们
无疑是时代英雄
导语
疫情渐缓,正值暑期,作为宁大医学院的学生,作为党员,我们跟随一线“战士”的步伐,有幸采访到了宁波医院的五位援鄂医护人员,顺利地完成了“寻访小康路上的奋斗者”2020年“红色印记”党员社会实践。
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
董绉绉 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重症医学主任医师/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寻访实录问答
Q:董医生您好,您初到武汉时,是怎样的情形,您的感受如何?
A:到达武汉后,我一夜没睡。那时还在搞基建,药品、输液用得什么各类小物品还有抢救车都没有,我只能去接收核对一车车运来的行李。时间紧张,当天晚上就要收治病人了。我当时非常的着急,根本没空休息,一直在做准备工作,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外面围了太多的病患了,一个晚上收了三十多个病人,三十个小时就收满了48个病人,这在普通的医院运营模式下是根本不可能的,一天一个病房收六七个病人就差不多了。
我那段时间顶着非常大的压力,其一,我是宁波二队的科主任,我如何更好地完成使命,去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我需要去不断学习对“新冠"的新认识,同时还要把我的治疗理念同质化,传递给医疗队的每一位医生,因为我们的队伍中有来自不同医院的、水平各不相同的医护人员,其中有些人可能从未接触过相关的培训,另一个压力来自于"安全",怎么保证零感染?病房建成、出发、培训等环节的仓促,早期物资的匮乏、层次不齐的质量等等都是我压力的来源。你会发现防护服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质量。同时,医疗队中各队员心理上的压力其实都非常大,我需要时刻注意对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就像我们队里最小的一位医护人员是97年的,非常年轻,他的报名是勇敢的,但我知道他心里的压力并不会少。
Q:在武汉的这些日子里,给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情是什么呢?
A:最让我难忘的是医患之间的互动,以及患者们态度的转变。有许多患者甚至是带着遗书来医院的,态度非常的悲观、压抑,有极少数甚至会对医护人员使用恶劣的态度,但是慢慢地,我们通过优质的医疗服务、将心比心的态度、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赢得了口碑、感谢与尊重。到第一个病人出院时,患者们已经变得越来越乐观,甚至有人不愿意出院了。医患之间的友好互动越来越多,让我们双方的心情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Q:您认为,入党后医护工作者的感受与责任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吗?
A:我02年在大学的时候就入党了。一个民族需要灵魂,需要有一批愿意为之做贡献甚至牺牲的人,组成民族的脊梁骨。虽然我当时还是学生,但心怀祖国,想要为祖国做贡献,时刻激励自己需要在工作中严谨,在生活中自律,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中共党员的身份。我作为宁波市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委员与临时第四党支部书记,需要时刻谨记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治疗中,对于一些有危险性的医疗操作,都是党员冲在前。最后,还是要感谢中国共产党在此次疫情中做出的英明决策,希望广大医学生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祖国做贡献、多出力。
葛挺 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党支部书记
寻访实录问答
Q:葛医生您好,在武汉的这些日子里,给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情是什么呢?
A:对于这段在武汉的经历,生活上,我最难忘的是在武汉酒店的生活,两点一线,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吃饭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和朋友、同事围在一起吃桌餐。而在病房里,印象深刻的是,成功诊治病人后病人对我的感谢,尤其是在电子通讯发达的今天,我收到病人手写的感谢信,这让我感动万分。有些病人出院后开心地跟我们合影、拥抱,这些行为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与认可,好像所有付出都有了回报。
医患之间的和谐相处非常重要,双方的信任能够更好地促进治疗的过程;而若双方对立,患者成为医生的掣肘,只会影响治疗的效率。本次疫情中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是抗疫取得成功的一大原因。
Q:您认为,党组织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可以与广大医学生分享一下您的入党经历和关于入党的意见吗?
A:党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团火,是一个崇高的存在,我一直保持着对党的高度的向往,在大学时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到如今已经将近二十年了。我一直秉持着党员就要吃苦在前、奉献在前、享受在后的信念,在工作中一直以党员的责任严格的要求自己,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也是我选择在此次疫情中冲往抗疫一线的原因。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是党员所应该体现的“精”。此次能控制住疫情,也主要是靠党的领导,观察世界范围内的疫情状况就更能体现这一点。
对于想要入党的广大医学生们来说,既然投身医学,可能心中有一份救死扶伤的追求,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若成为党员,将党性的光辉加于医学的追求上,在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救治病人、照耀他人。
吴仕波 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寻访实录问答
Q:吴医生您好,如果只能用一个词形容这次经历,您会用选择哪个词语呢?
A: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抗议经历中的最大感悟,那就是“担当”。在此次疫情中,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这些勇敢的医护工作者们做到了负重前行,尽职尽责。不论身处什么行业,作为什么社会角色,都需要有担当。
Q:吴医生,当您临危受命,前去支援武汉之际,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状况,能与我们分享一下吗?
A:23日晚上,医院紧急招募援汉医疗队,当时我还在置备年货准备过年。但听到这个消息还是立马答应了下来,作为医生,这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事情。
我家人得知消息后非常担心,实际上我自己也在决定后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武汉现在最需要像我这样的呼吸科医生。这种信念支持着我。万家团圆的时节,我为了更好的防护,赶快找理发店剪短头发,匆忙的准备要换洗的生活用品,吃了一顿匆忙的年夜饭,便踏上了前往未知的“征程”。
Q:在武汉的这段经历中,给您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呢?
A:我非常难忘的是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病人们非常的配合,依从性非常高,真的是性命相托。这种和谐的医患关系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那时候有一位武汉的医生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病情曾一度危重,甚至意识不清,尽管如此,这位医生还是说,“等我好一点,我也想继续与你们一同参与抗疫。”在挺过危险期、逐渐康复后,他与其他的几位康复的医生自发组建微信群,集体主动献血救治患者……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宁波市第一医院
周拓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宁波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
寻访实录问答
Q:我们了解到,您在大年初一就赴鄂投入抗疫一线,您是如何做出这个决定的?当时心情如何?
A:我作为医务工作者,救治患者本就是工作职责,再加上组织对自己的信任,更是义不容辞。虽然大年初一便前往未知的前线是对夫人、对家庭的不负责,但我也从未想过放弃,而且在我夫人也在第一医院工作,她表示理解并支持我的决定。
Q:在武汉抗疫一线,有没有让您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
A:我随队前往武汉时,正是武汉疫情最严重、重症患者最多的时候。那时的武汉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繁华街景,几乎看不到除医疗队外的其他人,整个城市宛如一座空城;虽然见过不少危重患者,但是眼睁睁看着面前的患者被一种未知的病毒逐渐夺走生命自己却无能为力时,确实也十分难受。但是有了这次的经历,我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以及医护人员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也希望借这次采访,能够把这种对患者负责以及对未知疾病的学习探索精神传承给每一位医学生。
Q:您认为,入党前后医护工作者的感受与责任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A:我自己一进入大学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是之后因为自己还没考虑清楚为什么入党而暂缓了入党进程。直到参加工作实践后,受到身边优秀党员的影响,才下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为人民做出贡献。身为党员,无论是在医院工作还是平时生活中,每当有困难出现时,我总会告诉自己,应当带头走在前面。这次疫情也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党在面对重大考验时的强大领导力以及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的精神。
叶继辉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宁波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
Q:您初到武汉时,是怎样的情形,您的感受如何?
A:初到武汉时,印象中繁华的城市与现实萧条的街道形成鲜明的对比。那天一直下着雨,只有零星的两三辆私家车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行驶。心里难受心情低落,却也坚定了我治病救人的信念。疫情期间,除了在宾馆自己的房间以外的地方都要提高警惕做好防护,同事见面也不说话,打声招呼就匆匆离开。
我在武汉期间难忘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医疗队到达武汉的第三天晚上,我回到宾馆,就听到旁边小区的居民打开窗户向他们加油助威,加油声绵绵不绝;离开武汉的那天,小区居民还为我们送行,送给医疗队武汉特产……另一件事是关于医疗队里面的女护士,值夜班时身体不舒服,休息片刻稍微缓解不适,就又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坚持工作。
Q:作为工作多年的前辈,您有什么关于学习、工作的想法、意见要送给广大医学生?
A:希望每一位医学生都能够有信心,对自己从事的职业要有清楚的认识,做好学习以及日后工作上的每一件事,日积月累才能收获成长。
Q:您认为,入党后医护工作者的感受与责任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吗?
A:我虽然不是党员,但这次这次援鄂除了带给我非常宝贵的工作经验,让自己今后的工作能做得更好,也让医护人员这个职业得到了社会更广大的认可。更让我感受到了身边党员的榜样力量,坚定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
队员感悟知多少
姜禾佳
胡泽锴
马婷
沈天成
杨建烨
张多米
林屹
宋健
黄欢欢
张安琪
结束语
二零二零年,在新冠疫情面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身着密不透风防护服挥汗如雨的医护人员,是不顾辛劳奔走的党员干部,是无数小人物将爱心汇聚,不顾个人安危,挥别家人朋友,第一时间奔赴武汉的背影。那份爱和责任感,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必定战胜疫情的信心。正如夏衍在《种子的力》中说“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量就要显现。”今天,我们的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从这场伟大的救援活动中提炼出的抗“疫”精神,将延续为“为人民服务”伟大事业中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二零二零年,也是这场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进程的最后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打响疫情防控攻坚战。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其中体现出的“中国精神”意义之深远,作用之长久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