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导航

博彩导航
宁波大学 主任信箱 ENGLISH
科学研究
杏林讲坛第100讲---基础医学篇:病毒感染机制与广谱防御手段
2024-03-14  
 

报告题目:病毒感染机制与广谱防御手段

时间:2024年3月20日(周三)10:00-11:30

地点:博彩导航 王长来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施一

个人简介:

施一,博士/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国际疫苗创新研究院(筹),中国科学院-世界科学院传染病研究与交流卓越中心执行主任,hLife期刊执行主编。现担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生物与医药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免疫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曾担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务委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

主要从事病原感染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免疫细胞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及其识别机制,以及药物研发。通过整合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对流感、新冠、埃博拉、猴痘、寨卡和拉沙等重要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感染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目前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Nature Microbi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曾获得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东非、中亚和东南亚等区域重要传染病防控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首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新发突发病毒复制蛋白机器与广谱药物靶点研究”(项目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6年)、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面上项目,中科院先导B专项(项目负责人)和中国科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2014年)等资助。

      曾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4年)、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15年)、首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2016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7年)、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19年)、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19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国榜单(2020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21年、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银奖(2022年、2023年)、2022年度和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荣誉奖励。

科学研究
通知公告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科研团队 学术交流 地方服务 制度流程 相关下载
杏林讲坛第100讲---基础医学篇:病毒感染机制与广谱防御手段
编辑:发布时间:2024-03-14

报告题目:病毒感染机制与广谱防御手段

时间:2024年3月20日(周三)10:00-11:30

地点:博彩导航 王长来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施一

个人简介:

施一,博士/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国际疫苗创新研究院(筹),中国科学院-世界科学院传染病研究与交流卓越中心执行主任,hLife期刊执行主编。现担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生物与医药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免疫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曾担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务委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

主要从事病原感染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免疫细胞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及其识别机制,以及药物研发。通过整合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对流感、新冠、埃博拉、猴痘、寨卡和拉沙等重要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感染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目前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Nature Microbi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曾获得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东非、中亚和东南亚等区域重要传染病防控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首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新发突发病毒复制蛋白机器与广谱药物靶点研究”(项目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6年)、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面上项目,中科院先导B专项(项目负责人)和中国科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2014年)等资助。

      曾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4年)、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15年)、首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2016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7年)、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19年)、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19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国榜单(2020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21年、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银奖(2022年、2023年)、2022年度和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荣誉奖励。

快速入口  SHORTCUT